在过去的一年里,城乡处处、各行各业,每个人的生活都被深度重构,却也有一些坚守愈发牢固。岁末年初,辞旧迎新,关于2022的一份份答卷都已书写完毕。无论“得分”多少、“成绩”如何,这跌宕起伏、充满挑战的一年终究过去。交卷了,再出发,2023,我们来了!
急诊医生洪书源
给自己的2022打90分
2023,她依然会在医疗一线“追光”
□ 记者 施劼婧
洪书源
“鲜花未必予我,战斗必定有我。”这句话是对急诊工作最好的诠释。武进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洪书源给刚刚过去的2022年打了90分。“剩下的10分,代表对未能救治的患者的无限遗憾。”洪书源说。
2022年,洪书源在忙碌中度过,抬头看到抢救室墙上的时钟,指针嘀嗒,仿佛在同生命赛跑;俯身见到病人与亲属惶急的足印,他们的安心只有医生能给。急诊科的每一天,都上演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和生离死别。
当前,在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激增、医护人员战斗性减员的严峻考验下,医院正全力保障危急重症救治和正常诊疗需求。“对于急诊人来说,承受高压是家常便饭。‘轻伤不下火线’,是我对自己的要求。”年关里,战高峰,洪书源已不吃不喝连轴工作了16个小时。从气管插管到心肺复苏,为了帮助患者脱离危险,她和同事们早已无暇顾及自身。“我也发烧啦,只能贴着退烧贴工作,病人看到了都喊我先休息。”在工作间隙输液的洪书源微笑着说,“看嘛,病人也很关心我们医生的!”
“这一年的我们就像在穿过一条隧道,向着光,一边砥砺前行,一边重振旗鼓。”展望2023年,洪书源说:“新的一年,我将继续做一个‘追光者’,怀揣对工作的热爱、对患者的真诚、对未来的期待,奔赴下一个战场!”
网格员陈译
给自己的2022打95分
2023,他还想当群众身边的“贴心人”
□ 张青 记者 戴雪燕
陈译(中)
见到湟里镇后坊村第二网格网格员陈译时,他正开着网格巡逻车,穿梭在乡间村道,把防范养老诈骗、农村消防安全、平安武进建设等相关知识送进每一户村民家中。
“阿婆,碰到走村串巷来卖保健品的,您可千万不能信,身体不舒服还是得去医院,出门要做好防护啊!”“大爷,您这充电线老化了,得赶紧换个新的,平时要多注意消防安全。”一路走过,陈译逢人便会“唠叨”两句,俨然是村民的“贴心人”。
“作为一名网格员,我的主要职责就是服务群众,工作虽然辛苦,但收获很多。”2022年是陈译担任网格员的第5年,从刚开始的新手小白,到处理事务游刃有余的资深网格员,他在忙碌的工作中摸索,在为民办实事中学习。
“我给自己的2022年打95分。”陈译说,每天早上套上网格员的蓝马甲,他就感觉“不一样”了,感到职责在肩。每天奔波在各村之间,收集社情民意,宣传政策法规,帮扶特殊人群,维护社会稳定,坚守防疫一线,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真谛。
展望2023年,陈译表示,他将继续立足“信息员、巡查员、宣传员、调解员、服务员”的职责定位,秉持“人在网中巡、事在格中办、服务零距离、管理全覆盖”的工作理念,坚持每天入网巡查,及时发现问题、按时上报问题、妥善处置问题,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。“无论大事小事都以群众为基点,时刻牢记服务群众。”秉持着这一宗旨,网格员陈译始终在路上。
中以常州创新园干事曹琳骄
给自己的2022打96分
2023,她将为世界建立连接
□ 记者 朱梦琪
曹琳骄
2022年,基层团书记曹琳骄来到中以常州创新园跟学。细数这一年的收获,曹琳骄感慨颇多,并以“懂得归零、敢于突破、心怀使命”来总结。
“大家来自不同的岗位,为了同一目标聚集在此,成为了同事、战友。”曹琳骄坦言,此前她一直在基层工作,很少接触国际合作、产业融资等领域,尤其是缺乏涉外商务知识与跨文化语境沟通能力。面对挑战,她敢于突破,走出了舒适区,闯出一片新天地。
这一年,她见证了2022中以创新合作周成功举办、园区能级提升等重大时刻;参与了“Yi-SHiNE”分享会、“你好以色列”中以文化沙龙、“鲤遇中以 寻味常州”第一届中以融合美食汇等品牌活动;策划了“七彩中以 巡礼之季”迎新计划、XbotPark科创营、夏季电影节系列活动……学习、感知,时光倏忽而过。
2022年8月10日,曹琳骄加入中以常州创新园驻以小分队,远赴以色列。她逐步熟悉以色列的交流方式与生活环境,参与举办“中以创新汇”产业Roadshow启动仪式,全方位拓展工作网络。同时,以园区公众号江苏中心“创新时刻(IJC Times)”双语专栏及视频号“你好 以色列”视频日记vlog为核心,打造有内容、有温度的宣传品牌。
“无惧风险挑战,为世界建立连接。”2023年,整装再出发,曹琳骄将和小分队伙伴一起,吸引更多以色列人才、项目、创新成果、发展机遇跨越山海,成就“智”汇武进的美好未来。
车间主任蒋臻熠
给自己的2022打85分
2023,他要精益求精再攀高峰
□ 记者 陈心如
蒋臻熠
江苏国茂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精度齿轮智能制造车间里,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。蒋臻熠告诉记者,2022年4月,他从车间班长晋升为车间主任,管理的团队也从25人增加到100人,心中有面对新挑战的忐忑,更多的是兴奋和憧憬。
“我的2022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。”蒋臻熠说,85分,对他自己而言是一个高分。2022年年初,他组建8人团队,花费9个多月的时间准备项目发表会。“我们从改善生产参数、员工标准作业、部件优化生产、贯彻精益生产4个方面进行了测试和实验,希望在管理、生产、技术等层面全面提升车间产量和产品质量。”通过团队合作,“车间日产能提升项目”获比拼金奖,高精度齿轮智能制造车间生产的齿轮部件一次性合格率也从之前的99.4%提升至99.85%,返工率明显下降。
2022年,国茂股份举办了精益十周年总结表彰大会,推动精益生产战略落地,鼓励精益生产实践。作为公司骨干员工,蒋臻熠还参加了“精益精英班”,学习更多管理技能。蒋臻熠以自己的视角来解读精益生产,他说,精益生产不仅是一种管理理念,也是一线生产各个环节需要不断追求的目标。“我在调整车间生产参数时发现,一味拉高到参数临界值是不可取的,反而会造成设备损耗。我们需要找到稳定、平衡的最佳生产状态,这不是一蹴而就的。”2023年,他计划推进车间二次提升项目,进一步降本增效、减少浪费。“非常期待接下来的生产和学习,希望2023年可以给自己打满分。”蒋臻熠说。
请回答2022
责编: 蒋彩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