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、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,是推动国家产业转型、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,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、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指标。
近年来,我区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,高新技术企业实现“三年倍增”,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成长创新型企业。今年,我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11家,获认定备案435家,申报数和认定数均为全市第一。目前,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061家,比2021年净增225家。
高新技术企业“量质双升”
德世博尔—常州南鹏机械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精密行星减速器的研究开发、生产和销售,研发的新一代低背隙行星减速器系列产品,具有精度高、扭转刚度高、可靠性高等特点,被广泛用于机器人技术、机械手臂等各个领域。2019年,德世博尔首次获评高新技术企业,今年通过新一轮复评。“如今,我们有了与世界一线品牌高精密减速器竞争的能力。”公司技术开发部部长薛礼说。
今年,区科技局在深挖申报源上下功夫,通过走访调研,全面掌握优质企业信息源。我区共组织611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,其中新申报企业417家,到期重新申报194家。
2020年落户中以常州创新园的安普未来(常州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以代表生物核酸检测技术趋势的多酶恒温快速扩增技术为核心,打造出融合了快速核酸释放技术、恒温扩增高灵敏度荧光检测技术等的分子诊断领域综合解决方案。
“今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,税收、人才引进等方面政策力度更大,我们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。”安普未来营销部总监张林峰介绍,未来两年,公司力争销售额破亿元,研发团队人数至少增加1.5倍,博士级别研发人员增加5人以上。
政策“组合拳”打出科企信心
高新技术企业是提升区域创新动能的骨干力量。近年来,我区育企、助企、稳企等服务齐头并进,大力培育区内高企申报“存量”,不断建立完善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。
“指导企业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4项指标进行自评,依托本地科教资源集聚的优势力量,借助上级专家库,每月至少一次组织专家集中辅导,对企业申报材料逐个诊断把关,帮助企业精准完善申报材料。”区科技局高新技术科科长方亮告诉记者,通过加强对已认定高企和高企培育对象的跟踪服务和辅导,做到高新技术企业新申报、到期重新申报“应报尽报”。
认定为高企,是企业申报各类政府专项资金、项目的首要条件之一,对企业品牌提升、吸引人才、科技创新等起到了积极作用。“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培育入库奖励、认定奖励,以及税收减免等各类优惠。”方亮介绍,首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,将给予45万元奖励;再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,区级奖励20万元。今年,我区兑现高企培育奖励资金1.111亿元,充分调动了企业创新积极性。
下阶段,我区将围绕“两湖”创新区建设,聚焦“162”产业方向,进一步加强科技型企业招引,强化“双招双引”工作力度和精准度,提高招引项目的科技含量。同时,通过政策引导和重点服务,形成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。
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“三年倍增”
责编: 蒋彩婷